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2020-04-22浏览数量:

【摘要】从当代中国总体国家安全稳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立足现实,习近平在深刻阐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网络生态、网络治理等富有时代感、现实性的新概念,倡导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和净化网络空间,对网络工作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做了系列重要部署,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内容体系,集高站位、前瞻性、创新性和现实性于一体,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整个网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灵魂。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南,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网络队伍建设,了解对象特征,坚持依法办网管网治网,促进网上网下协同,全力构建整体合力,致力构筑思想“同心圆”。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意识形态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上线开通启动会上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办网灵魂,积极应对意识形态工作新挑战,发展壮大网络思政力量。”正确理解“遵循”和“灵魂”之义,需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要求,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准确定位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变化和现实需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当代中国实际,高度契合了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的现实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整个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网络工作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诸多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重要思想。这些论述不仅包含着富有时代感、现实针对性强的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而且还围绕新时代下如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出重要部署,是新时代我国网络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指南,也是开展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灵魂。

1.鲜明时代性:紧贴当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实情和青年网民思想行为的实际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按照我国人口总数,平均不到2人就有1人使用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互联网在现代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与各行业正在不断深入融合进而产生出极大变革力量。但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性、即时性的信息交往媒介,在提供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易被不法分子当作传播色情、暴力、落后信息的平台和途径。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西方有些国家更为重视互联网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属性,频频传导错误和落后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群体中产生了负面影响。青年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自身处于生理发展期、心理形成期的客观事实决定了青年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对象。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表现出某些新特征。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新时代的青年思维活跃、视野宽广,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他们成长于中国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工具,受互联网影响更大,但同时囿于年龄较小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局限,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运用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着眼于国家和社会良性发展和长治久安,着眼于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最大实际,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

2.具体针对性:基于网络话语权的壮大与网络成为思政工作主阵地的现实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思政工作发生了鲜明的变化,网络已成为思政工作主阵地。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的网络传播特点,使每个用户都能方便快捷地发表意见和评论,而我国较大的用户数量使得热点事件很大概率能够迅速引起较大关注,呈现出“蝴蝶效应”式的能量,从而聚集成“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网络形成较大的思想舆论话语,对思政工作对象产生较大影响,这是网络思政工作的客观基础。具体而言,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网络平台正改变着传统信息传播格局,在思政工作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其实,作为一种技术载体,网络媒介本身并不带有价值立场,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也能够被西方国家利用当作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互联网事实性地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网络媒体形式承载的复杂多变的舆论信息和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为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习近平指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另一方面,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快捷性、即时性、多样性也为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创新形式。按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的网络思政工作阵地和传播系统,通过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平台,也使得思政工作资源的获取更加丰富便捷、实现形式更加潜移默化,更能够产生实效。因此,无论是从当下网络对思想舆论和话语权的影响,还是从网络对思政工作的巨大助力来看,都体现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现实针对性。

3.丰富内容性:包含思政工作有效运行所牵涉的整个网络领域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形势下网络工作所展开的系列论述不仅包括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网络生态、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等概念,还提出了新时代网络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目标、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内容,形成了关于网络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关于网络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习近平从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提升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关于网络工作的中心和落脚点,习近平强调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强调坚持走网络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关于网络工作的目标,习近平指出网络工作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关键领域之一,必然要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关于工作方法,习近平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从网络主体参与和网络治理格局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网络工作的原则、思路与方法。习近平围绕网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涉及各个相关领域,对推动形成网下网上协同联动的“大政工”格局、充分满足思政工作有效开展所需良好外部环境和丰富社会资源的支撑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4.全新高站位:全面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带来网络思政工作的广阔发展空间

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家总体安全的角度,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就如何认识、运用、发展、管理互联网等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方向性、前瞻性和根本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中国是否要发展互联网、怎样发展互联网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发展路径。”从中国社会发展脉络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的奇迹,离不开对历史发展总体趋势的精准判断,特别是对20世纪以来诞生的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的把握。“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主要代表的互联网革新风起云涌,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超越发达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习近平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可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要求,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史无前例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和与之密切相关“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部署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提出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这对我国互联网事业的整体升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优化均具有深远意义。网络强国战略的建设,必定为思政工作乃至整个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和创造更坚实的基础和更优势的条件,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及其深度广泛应用定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方法、手段和途经的选择。

5.实践综合性:能够整体促进网络思政工作有效开展的资源与平台的建设

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有高屋建瓴、至为前瞻的顶层设计,又有分门别类、紧贴实际的具体指导,提出了许多见解要求,涉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实践综合性特征。比如,首先重视加强党对网络信息工作的领导;强调网络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网络工作的集体统一领导,才能保证网络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因此,习近平告诫党员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本领。其次重视良好网络生态的培养;明确了构建网络生态的原则和方法,强调要发挥社会正能量的引导作用,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再次重视网络人才的作用;从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人才培养制度机制构建等方面就如何发掘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提出了详细的见解,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最后重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强调发挥企业在网络治理中的作用,用“并行”“并举”“并重”三组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原则来指导主管部门和互联网企业的协作协调关系的建设。在网络成为思想舆论斗争“主战场”的今天,习近平针对网络工作所作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可谓全面、丰富而具体,涉及诸多方面和领域,对于网络思政工作和整个意识形态资源和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所蕴含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本身是一个丰富的内容体系,也是一个有机的内容整体。从总体上,可以将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内容上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网络工作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网络工作的重心,是走出“挨骂”阶段和“过互联网关”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从本质上讲,网络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延伸。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去占领,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会甚嚣尘上、反客为主。因此,习近平强调党和政府要将意识形态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紧紧抓住网络舆论阵地的工作主动权,主动出击维护好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要牢牢绷紧网络舆论引导之弦,还要做好长期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杜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宽松软”,是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最首要的内容。

二是提出网络生态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是网络现实影响的凸显,又体现为用系统、联系、动态、协调、平衡等的生态思维来看待互联网及其同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提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强调“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指出“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些论述表征着对互联网认识的新高度,网络不单纯是一个媒介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而是精神家园和生活世界,需要用生态系统的理念和思维来看待互联网。当下网络空间是我们党在信息网络时代特别重要的阵地,净化网络生态,构建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成为网络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大体看来,网络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多主体”和“多手段”并举加强网络治理。提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其二,多方共举打造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提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从产业体系建设、市场环境培育、领导机制构建等多方面早下决心、葆有恒心、聚焦重心,着力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其三,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此外,还强调要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是强调互联网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体共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习近平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阐明了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对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是提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打造“互联网同心圆”的要求。习近平提出要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官员应该常常上网,通过网络把握民情民意,走网络群众路线。网络意见也是民意的体现,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也需要经常上网,收集网民建议,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习近平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要求党员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要求坚持思想引导与物质利益保障相结合,做好网络群众工作,形成网络思想共识。

六是提出网络治理的概念,强调以法治思维对待互联网。本质上讲,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延伸,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新时代的今天,一方面我国对外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倡导各国共同遵守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携手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另一方面我们加强网络立法,出台《互联网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网、办网和上网。可以说网络治理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蕴深远,既高瞻远瞩,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统筹了新时期网络工作,为各部门机构做好网络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南;又有的放矢,从当前我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实际出发,在深刻阐释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为建设安全稳定和谐的网络空间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做好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进路

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灵魂,要把握其整个思想中最关键的部分,自觉在实践中贯穿全过程。结合目前形势从整体上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有效开展,需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牢牢掌握网络思政工作的主动权。一是提升队伍的网络信息素养,帮助思政工作者熟悉和掌握“互联网+”条件下的工作技能。“互联网+”时代以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为基本特征,因此,“互联网+”条件下思政工作必须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促进教育对象、方法、环境和内容的提升,打造良好的思政生态。对于思政工作主体而言,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保持敏锐观察力鉴别力,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预测性地做好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宏观上的社会舆论引导工作。二是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站位和专业知识的意见领袖、网络团队和民间网站。“互联网+”时代,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崇高政治品质、过硬政治定力的网络意见领袖,是网络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培育一批具有基本职业道德、遵守网络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团队,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实效的基础工作。支持那些在一定区域内民众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等而建立起来的小型舆论网络。鼓励建立民间网站,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加强对民间网站的科学管理,使之成为网络思政工作的有益助手。三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话语权和引导权,旗帜鲜明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不能“宽松软”“隐退让”,应筑牢阵地意识,建设专题网站,构筑信息获取、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的大众网站。在网上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科技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网络管理,密切关注网上舆情,了解社会动态,积极整合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

第二,熟悉网民网络思想行为特点,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新时代的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是熟知互联网逻辑、渴望拥有影响力的一群人。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归纳了群体的一般特征,即群体易冲动易变易怒,群体易轻信和易受到暗示,群体易放纵情感,群体具有对个体的教化能力。提高网络思政工作实效性,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和熟悉广大网民群体的网络行为和群体特征,深耕思想工作的内容和创新方法,选择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话语,推动思政工作的生活化常态化。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必须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及时了解网民的实际诉求和思想动况,让网络成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第三,实现网上网下联动,协同打造思想舆论的“同心圆”。一是网上和网下联动。网上思政工作与网下思政工作各有特色也各有优势。网络思政工作与传统思政工作相比优势可能在于信息承载量大、反馈及时、生动形象等方面。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重点应该集中在思政信息资源的建设上,针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只有实现网上网下的互联互动,才能真正彰显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成效。二是实现思政工作系统各智能方面有机配合。网络思政工作不仅是政工干部或思政课教师的任务,更是包括一切与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相关的人员部门必须要合力完成的基础性常态性工作,应将政治生态建设、主流舆论传播、文化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与思政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各方面力量的有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三是构建社会和学校、家庭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社会和家庭在不同层面浸润、孕育和影响着一个人价值观的生成。社会整体的舆论导向会直接影响广大网民的认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只有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网络教育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增强思政工作的协同性,凝聚正能量画好同心圆。

第四,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空间,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网络生态攸关群众利益,必须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一是坚决打击网络违法乱纪的现象和活动。有效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就要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宣扬民族分裂思想等这类网络违法乱纪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强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巩固网络思想舆论主阵地。做好思政工作,强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最重要的是疏导工作即坚持疏通思想和正确方向引导。发挥社会思潮的正向功能,必须畅通和规范民众接触当代社会思潮的网络路径,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互联网的传递效能,形成广大民众对当代社会思潮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三是加大有害信息的堵截与筛查。当代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有着极大诱惑性和欺骗性。网络思政工作中,堵截是指限制某些有害信息源网站的访问,利用技术构筑内部网和外部网的信息海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通道,从而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四是媒介融合,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支撑的技术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本质和依据。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媒体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往不同的媒介类型由单一差异走向互动联合,信息接收终端设备也集多功能于一体,因此,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趋势并顺应趋势,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开展网络思政工作。

第五,切实增强法治思维,建立和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一是着力构建综合治网格局。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强化多主体参与,推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相融合,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二是引导网民增强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规范性和最可靠的思维逻辑,是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法治思维包含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以及个人如何运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两个层面,以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为基本内容。网络思政工作应着力提高网民的法治思维能力,养成法治思维方式,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做知法守法公民。三是依法依规治理网络。互联网非法外之地,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必然要求。深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强化网络法治,是推动建设网络强国的助力器。只有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的网络安全监管和治理水平。